據資料報道,早期胚胎死亡中,配種后1-3天,內環境不適宜,死亡可≥20%。配種后9-24天,胚胎植入子宮,死亡可≥50%。配種后26-40天,胚胎形成器官,死亡可≥ 30%。所以,提高產仔數,重要的工作不是促排卵,而是要盡可能地降低懷孕40天內的胚胎早期死亡。其中未著床的早期胚胎因物理刺激引起流產是一大因素。而在我們配種后又時常被忽視,看看下面這些動作,我們自己平時有沒有呢?
? 1.配完種后給母豬屁股一巴掌
很多配種員,在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完成后給母豬踹一腳或給豬屁股拍一巴掌,自以為可以刺激母豬子宮收縮,防止精液倒流。其實,這一踹會使母豬產生應激反應產生皮質類固醇激素,反而干擾“愛情激素”—催產素的分泌,影響精液繼續流向輸卵管。
? 2.輸完精后將輸精管留在母豬體內自然脫落
有數據證明輸完精后,母豬輸精管留在母豬體內自然脫落和停留三分和立馬抽出,產仔數差異不顯著,我們認為輸精管長時間停留在子宮內,會加大子宮內膜炎的產生,導致子宮頸的松弛和損傷子宮。
? 3.驅趕母豬轉移欄舍
配種完3天到30天的這段時間是胚胎遷移、著床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轉移母豬可能會導致自發流產或窩產仔數降低。如果配種后母豬需要轉移,最好是選擇在最后一次輸精4小時后,40小時內轉移或者是在最后一次輸精完成30天后轉移。此外,奎哥建議在懷孕早期使用限位欄更好。
? 4.不定時飼喂,母豬爬欄嗷叫
母豬從配種后開始,最好是采用定時飼喂。每餐飼喂二遍,第一遍速度快,使饑餓狀態的母豬盡快解決饑餓問題,防止爬欄嗷叫等物理刺激;第二遍速度慢,便于根據膘情調整飼喂量。? 5.高強度刺激母豬懷孕期要避免突然出現的高強度聲音刺激。如果母豬受到驚嚇或騷動不安,容易導致代謝紊亂,子宮內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就可能增加胚胎死亡數量。所以,妊娠期間尤其30天內盡量不要打疫苗,如果一定要打疫苗也貼著母豬打,不要打飛針;轉群時不要抽打母豬,趕豬以聲音和擋豬法為主。
? 6.配種后“炎癥”處理
母豬配種后的48小時之內在母豬陰戶會有少量白色液體,很多沒經驗的飼養員都以為是炎癥,對其進行消炎處理,其實這只是母豬體內流出來的少量精液,對母豬沒有影響。
? 7.配種后一個月的控料
隨著近幾年國內配種水平提升和品種改良,母豬產仔數越來越高,如果還在前期控料反而影響母豬生產性能,所以推薦高低高的飼喂模式,在配種后30天內也就安胎期進行每餐1.2kg左右的量飼喂。母豬就像我們人一樣,在懷孕期間也需要加倍呵護,給它均衡的營養。一個干凈、干燥、且相對安靜的環境,有利于胚胎的孕育,只有這樣才能為你的豬場創造更加的生產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