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斷奶后容易食積,精神還可以,但是食欲下降,主要是肚子大(表現最為明顯)、生長較慢、毛色稍雜亂、稍消瘦,便秘(有少數間或有腹瀉)等情況。
如果能恢復,則豬只表現正常,如不能恢復,則成為僵豬或消瘦死亡。
小豬斷奶面臨2個改變,環境改變、飼料改變,這2個改變產生的應激,若處理不當極易導致仔豬食積。
輕微的仔豬食積對小豬的影響較小,大多豬只都能耐過。
但在實際生產中如果處理不當部分豬只情況嚴重。
由于食積,小豬表現為肚大和消化不良,小豬逐漸消瘦,抵抗力下降。
小豬的味覺發生異常,喜歡采食臟水等,出現腹瀉。
那么,究竟該如何防治小豬食積呢?
1、改善斷奶方式
一般斷奶均為一次性斷奶,也就是母豬、小豬全部轉走,這種全進全出方式的優點是節約成本,但缺點為:應激太大,斷奶后不少仔豬出現積食或腹瀉。
另一種方式是斷奶后小豬留欄1周,優點是:減少應激,缺點是:小豬剛適應斷奶生活,又被轉走合群產生新的應激。
小編為養殖戶朋友們推薦“產保一體化”法,即小豬斷奶后把母豬轉走,小豬繼續留欄直至保育出欄或正常后轉欄。優點是:產房條件要比保育舍好,在產房度過斷奶關,應激少,發生食積情況少,但這就要求產房的條件要好些,讓仔豬生活的更好。
2、提前教槽且使用好的教槽料
經觀察,小豬大約4日齡時開始探索環境和尋找吃的,一般建議在第5天可以開始補料。
補料一般建議放在母豬食槽旁,母豬給料時一起給小豬投料,使其產生一個條件反射。
教槽料要求有母豬乳汁感覺,顆粒料易碎,水溶性好,給小豬一個快速的乳汁味。
斷奶后小豬的采食量高,減少斷奶時飼料引起的應激,防止食積的發生。
3、添加助消化藥物
消化能力不足是食積的關鍵,在飼料中可以添加助消化的中藥,該方法在生產中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