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養豬企業試圖對母豬的營養,特別是對妊娠期母豬的營養進行調整。在控制原材料價格及飼料成本的同時保持或提高豬群繁殖力。
現在比較典型的是遵循“高-低-高”的喂養時間表,妊娠前期,母豬需要逐漸恢復產后失重。
母豬的飼養管理可分為三個階段:哺乳期、斷奶至授精期以及妊娠期。而飼養管理必須要符合這三個階段母豬的營養需要。
第一階段:哺乳期母豬
在哺乳期,要保證優質飼料的攝入量。因為母豬在滿足仔豬的營養需要的同時保持其自身體況,為后期的繁殖性能打好基礎。而在此期間的飼料成本是很難降低的。
第二階段:斷奶至配種期
母豬斷奶后飼養的目的是讓母豬產生盡可能多地排出健康卵子,高水平的飼喂即可產生較多的健康卵子,因此斷奶母豬應自由采食,濕拌料將有助于增加采食。
第三階段:妊娠期
妊娠母豬的營養需要,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飼養模式。較典型的是遵循“高-低-高”的母豬的飼養計劃。這是因為在妊娠前期,斷奶母豬需要從哺乳期的虧損中恢復過來。
哺乳母豬的營養需要
根據遺傳學可知,在母豬配種30~50天內,胎兒對能源需求仍較低。到了妊娠中期,營養目標是維持母豬適度增重及營養物質的儲備,在此階段通過提高飼喂水平來改善仔豬出生后的生長性能。妊娠中期的營養管理要點是保持母豬適度膘情。
研究還表明在這一階段中營養素的缺乏會影響胚胎的發育及日后育肥豬的肉質。
如果在妊娠期攝入高能量飼料的話,會造成母豬體重過重,將不利于胎兒的發育以及分娩后的泌乳。在妊娠后第 90 天,也就是妊娠后期,胎兒生長急劇增加,需要母豬提供更多的營養,在此階段,妊娠母豬的營養需要穩定地增加,要配以高蛋白高能日糧。
母豬體況
母豬體況評分是母豬妊娠早期確定必要的飼養水平常見的做法。體況不同的母豬將被用于不同的喂養方式。在許多養豬場,母豬體況靠視覺評估(圖2)。然而,一些研究已經表明,這種視覺評估并不能很好地對應背部脂肪的測量。
圖2 母豬體況
例如,比利時的研究發現,根據母豬體況評分只有45 %~50%的比例與背部脂肪測量相吻合。喂奶曲線是根據母豬體況,測量背膘是強制性的。使用背部脂肪測量將有助于增加母豬使用不同的喂養曲線的有效性,并能減少母豬體況的變化。
對母豬的體況更好的預測是重量損失。這已被證明在母豬繁殖性能上,比背膘損失更密切相關。稱重母豬信息量很大,可以用來幫助優化飼養策略。
最近的研究表明, 10%~13%的重量損失對初產母豬繁殖性能沒有負面影響,這個結果似乎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早期妊娠母豬營養攝入量應該提高到足以支持身體儲備的恢復。
用同一種飲食養活兩個不同年齡的妊娠母豬往往是不可行的,通常年輕母豬需要更高的能量飲食,而氨基酸的供給不能滿足他們的能量需求。大齡母豬通常需要較低的能量,但本身具有較高的氨基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