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其實指的是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慢性地方流行性傳染病,常見的感染對象是山羊和綿羊。這個傳染病的常見特征是妊娠母羊流產、胎衣不下,并引發生殖器官炎癥和關節炎,如果大面積發生,會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最主要的是會嚴重威脅到飼養員的健康,這點讓人頗為頭疼。
記得以前,我國多數省區有此病流行的報道,主要傳染源為沒有癥狀的帶菌羊和被污染的場地。感染此傳染病的懷孕母羊,流產或者分娩的時候會伴隨著胎兒、胎衣和羊水排出來大量的布氏桿菌。傳播途徑為消化道、皮膚傷口、結膜和配種。另外,吸血昆蟲也會傳播此病。
目前來說,得了布病的羊基本沒有治療價值,需立即上報相關部門,處理好病羊和傳染源,盡可能減少養殖戶的損失。
布病是個慢性傳染病,平日里不太容易觀察出,只有在羊群發生大面積流產的時候才會引起飼養員的高度重視。有專業的資料顯示,布魯氏菌在土壤中可存活40天,冷藏的乳汁中能存活數周,皮膚上可生存1.5~2個月,但是直射陽光下只能活4小時。從這點來看,布魯氏菌怕高溫,病羊和傳染源只要經過焚燒處理,基本上都會滅絕病源。
此病的關鍵在于預防,羊群若一旦感染,基本沒有治療價值。預防措施有3點:
1.必須要加強引種檢疫,嚴格防止傳染源流入自家健康羊群。我們在引入新品種時最好進行隔離檢驗,直到確定健康、無傳染病才能放入大群羊里面。
2.堅持自繁自養和人工授精配種技術。自繁自養的羊群得布病的概率大大減少,而人工授精配種技術又避免了公母羊直接接觸,也可以減少布病的傳播途徑。
3.定期給羊和人注射布病疫苗。但是這種布病疫苗目前來看還不是很成熟,國外都不提倡接種。至于不提倡接種布病疫苗的原因我還沒有搞清楚,若知道緣由的朋友請務必給我留個言解釋下,不甚感激!
羊得了布病頂多是經濟損失,但是如果人得了布病就非常難辦了。據我所知,目前關于人得了布病能不能治好、具體該如何治療并沒有準確答案,也找不到相關方面的權威資料。我們這邊有個養羊戶就是得了布病,送到當地的市醫院住院治療,具體癥狀為關節疼痛、疲乏無力、大汗淋漓、體重下降等。至于最后有沒有治好,我也不得而知。
作為一個老養殖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提醒廣大所有的養羊戶:我們給母羊接生時,為了防止布病傳染給飼養員,飼養員必須要戴好橡膠手套(平日里多準備幾雙,就是那種薄薄的橡膠手套,我們這邊賣3塊錢一對,不需要太厚,使用起來不方便)。若條件允許最好也佩戴口罩和防護服,如果羊不幸發生難產需要飼養員用手往出“掏羊羔”,記得掏完之后雙手消毒并清洗干凈。
最后總結
以上介紹了羊布魯氏菌病的癥狀、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人得了布魯氏菌病的癥狀和預防措施。說句良心話,這個傳染病到底能不能治好真的沒有定論,羊得此病損失的只是金錢,人得此病損失的可是健康甚至生命,因此為了我們養羊人的自身健康,一定要加強布氏桿菌病的預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