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蟲病又稱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蟲寄生于肝臟膽管內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膽管炎,同肘伴有全身性中毒現象和隱性癥狀,可導致消瘦,體重下降。
一、病原
肝片吸蟲外觀呈扁平葉狀,體長20-35mrm。該病癥狀表現因感染程度、機體抵抗力、年齡、飼養管理條件等不同而異,一般羊只約有50條由時就會出現明顯癥狀;幼羊輕度感染即表現癥狀。該病多發生于潮濕、多水地區;急性型多發生于夏末秋初;慢性型多在冬、春季發生。
二、癥狀
急性型:常因在短時間內遭受嚴重感染所致。病學初期發熱,衰弱,易疲勞,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消失,體溫升高;很快出現貧血、黃疸和肝臟腫大等。重者多在數天內死亡。
慢性型:多見于耐過急性型或輕度感染后的病羊。主要表現為貧血,粘膜蒼白,眼瞼及體軀下垂部位(如下頜、胸下、腹下等)發生水腫,被毛粗亂,易斷;食欲減退或消失;肝腫大和腸炎。經過1-2個月后,病情逐漸惡化,衰竭死亡;或拖到春天,飼養管理條件改善后可逐步恢復。
三、防治 防治該病,必須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方可取得較好成效。
預防:定期進行預防性驅蟲,在寒冷地區通常在秋末冬初和各本著初分別進行一次全群驅蟲;在溫暖地區,l年可進行3次驅蟲。消滅中間宿主椎實螺,一是在湖浴池塘周圍飼養鴨鵝;二是藥物殺滅椎實螺,即用5%硫酸銅溶液(最好再加入10%粗制鹽酸),按每平方米噴灑5000ml,或選用氯化鉀,按每平方米噴灑20-25g,每年噴灑l-2次。處理好糞便及病原感染物,病羊的羊糞應收集起來泥封發酵;病羊肝臟和腸內容物應深埋或燒毀。
治療:常用的驅蟲藥物有硝氯粉(拜耳9015),每千克體重4-6kg,加水灌服或包在菜葉中口服;硫雙二氯酚(別?。?,每千克體重100mg,口服,但服藥后有拉稀現象,可自行恢復正常(4月齡以下的羔羊不宜服);丙硫咪哩(抗蠕敏),每千克體重5-15kg,口服,對成蟲具有良好驅除效果;硫溴酚(抗蟲一349),每千克體重30-40ml,1次日服;四氯化碳,成年羊1.5一2ml,6-12月齡1ml。加等量液體石蠟油肌肉注射;也可加4倍液體石蠟混合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