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預選對超排方案具有較高或較低的反應的可行性。在長期接受孕激素處理結束后,對二十頭薩能山羊進行800IU的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eCG)處理。十四天之后,實施第二次孕激素處理,結合多劑量的卵泡刺激素(FSH)處理(5 IU /kg的FSH,在處理階段4天到6天之間減少六個劑量)。經直腸超聲波檢查評估超排處理開始時卵泡的狀態,以及發情開始時和發情周期第七天的黃體(CL)數。
檢查結果表明,相較于FSH處理,采用eCG處理顯示具有顯著較低的CL數(p<0.05)。四次回歸分析能夠解釋CL數量對兩種處理方式的反應之間的關系(r2=0.50; p<0.05)。在處理后,劑量的70%(14,20)保持相同的排卵反應(高或低)??ㄅ?κ=0.40; p<0.05)和斯皮爾曼(rs=0.39; p=0.08)系數顯示了兩個處理之間的關系。至于卵泡狀態,小卵泡的數量(r=0.71; r2=0.47; p<0.01)和總卵泡(r=0.60; p<0.01)在eCG處理和首次FSH處理時與CL的數量之間存在顯著關系。
此外,研究發現在接受eCG處理(r=-0.44; p<0.05)時,大卵泡的存在和CL的數量之間呈負相關關系,而FSH處理未出現此情況(p>0.05)??傊?,eCG處理的篩選試驗具有鑒別薩能奶山羊的潛力,能夠更好地對FSH參與的超排方案做出反應。此外,研究突出了FSH參與的超排處理開始時,采用超聲評估技術的重要性,描述卵泡狀態,并識別在胚胎移植工程中具有高排卵反應的潛力山羊供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