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癥狀
一頭40千克的山羊,與同圈舍的羊打斗之后發生停食。臨床檢查,精神不振,左側腹圍膨大,觸診瘤胃,有大量食糜。右側膝關節前方5厘米處的腹壁有一鵝蛋大小的腫脹物,觸之無熱、無痛,有柔軟感。同時能夠觸摸到2厘米x4厘米大小的疝環,聽診腫脹處可以聽到短而稀少,似含漱聲的微弱蠕動音。左側臥保定,腫脹物可還納腹腔。根據臨床檢查,診斷為外傷性腹壁疝。
治療方法
禁飼24小時,病羊左側臥保定,靜松靈每千克2毫克,靜脈注射進行全身麻醉。常規剪毛消毒,鋪上創巾,將疝內容物還納腹腔后,在疝外縱向直線切開皮膚約10厘米,鈍性分離結締、肌肉組織,發現腹膜破裂,連續縫合腹膜和腹肌,創面撒布青霉素粉。結節縫合皮膚,整理創口,作-結系繃帶。最后在創口縫合處涂上3%碘酊。一術后肌肉注射青毒素160萬IU、鏈霉素100IU,每日2次,連用3天。
術后的第二天,在手術通路左側,膝褶前皮下出現腫脹,觸之無熱、無痛,.具有明顯韻界限和波動感,隨時間的延長腫脹逐漸增大,穿刺液體為橙黃色透朗液體。根據手術部位分布較多的淋巴管和穿刺液體性質,判定為淋巴外滲。
采取在腫脹的下部切口,排出淋巴液及纖維素,用酒精福爾馬林液(95%酒精100毫升,福爾馬林l毫升,碘酊數滴,混合備用)沖洗,并將浸有酒精福爾馬林液的紗布條引流,每天更換紗布條,至淋巴液停流為止。同時靜脈注射氯化鈣、甲硝唑、環丙沙星等。一周左右,腹壁疝切口愈合,拆除縫線;外滲液體減少,切口處有結締組織增生,觸之有堅實感,除去紗布條,在增生部位涂布魚石脂。
小結
為避免山羊打斗造成的損傷,飼養密度不宜過大,特別是公羊最好能單圈飼養;由于該疝發現時間較早,腸管與腹膜沒有發生粘連,疝輪也未見增厚,手術治療時按照常規腹腔手術通路閉合方式,即可以滿足治療要求;動物后肢膝前有腹股溝淋巴中心的髂下淋.周圍分布有豐富的淋巴管,腹壁疝手術部位容易傷到膝褶前的淋巴管,該處常在術后1~3天出現高度腫脹。
同時由手膝前的皮膚比較松弛。淋巴液容易沿著結締組織逐漸向下蔓延,聚集增多,導致久不愈合,按照以上方法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