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羊病  山羊  綿羊  羊肉  肉羊  養羊  種羊  波爾山羊  奶山羊  技術 

人獸共患吸蟲病之羊闊盤吸蟲病的癥狀及防治

   日期:2016-11-26     瀏覽:716    
本病是由闊盤吸蟲寄生于羊的胰臟胰管內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吸蟲病。

[病原特點]本病病原屬雙腔科(Dicrocoeliidae)、闊盤屬(Eurytrema),包括胰闊盤吸蟲(E. pancreaticum)、腔闊盤吸蟲(E .coelomaticum)和枝睪闊盤吸蟲(E. cladorchis)3種。胰闊盤吸蟲呈扁平的長卵圓形,蟲體長8~16毫米,寬5~5.8毫米,口吸盤大于腹吸盤;蟲卵呈黃棕色或深褐色,橢圓形,兩側稍不對稱,一端有卵蓋,新排出的蟲卵內含一個橢圓形的毛蚴;蟲卵長42~50微米,寬26~33微米。腔闊盤吸蟲呈扁平的短橢圓形,蟲體長7.48~8.05毫米,寬2.73~4.76毫米,口吸盤與腹吸盤近于等大;蟲卵長34~47微米,寬26~36微米。枝睪闊盤吸蟲呈前尖后鈍的瓜籽形,蟲體長4.49~7.9毫米,寬2.17~3.07毫米,口吸盤小于腹吸盤,卵巢分5~6葉,睪丸大且分枝;蟲卵長45~52微米,寬30~34微米。

[流行病學] 闊盤吸蟲的成蟲寄生于羊的胰管內,羊是終末宿主,其他動物牛、豬、駱駝及人感染。闊盤吸蟲發育過程中需2個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為蝸牛;蟲卵隨羊的胰液進入腸腔后隨糞便排到外界,被蝸牛吞食后,在蝸牛體內發育成尾蚴,其離開蝸牛后形成尾蚴粘團粘附到植物莖葉等處,被第二中間宿主吃入后發育成囊蚴。不同種闊盤吸蟲的第二中間宿主不同,胰闊盤吸蟲和腔闊盤吸蟲的第二中間宿主為草螽,枝睪闊盤吸蟲的第二中間宿主是針蟋。含有囊蚴的第二中間宿主被羊吃入后,蟲體移行到胰管內,經80~100天發育為成蟲。從蟲卵到成蟲整個發育周期需500~560天,越冬二次。成蟲在終末宿主綿羊體內可存活達7年以上。

[臨床癥狀] 病羊消化機能障礙,營養不良,消瘦,貧血,頜下、胸部水腫,下痢,糞便帶有粘液,嚴重時引起死亡。

[病理變化] 剖檢可見慢性增生性胰管炎癥,胰管壁增厚,管腔狹窄甚至完全堵塞,管腔內充滿棕紅色蟲體,嚴重者胰臟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囊腫,其為胰管堵塞、胰液排出障礙所致。若繼發化膿菌感染,可在胰臟形成膿腫。

[診斷] 用沉淀法檢查糞便查到蟲卵或剖檢在胰管內發現蟲體即可確診。

[防治] 防治本病的重點是做好預防性驅蟲和糞便管理工作。預防或治療性驅蟲可用吡喹酮,按每千克體重35~45毫克,1次內服或腹腔內注射。本病流行區在冬初和早春給羊進行預防性驅蟲。驅蟲后的羊糞堆積發酵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散播。平時加強飼養管理,避免在中間宿主活躍的地方放牧以避免感染。其他參考雙腔吸蟲病。
 
 
更多>同類信息

最近更新
圖文信息
推薦閱讀
網站首頁  |  在線充值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違規舉報
 
琪琪午夜色,久久偷拍人,黄色一区二区,jizz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