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胰吸蟲病又稱羊闊盤吸蟲病,是由雙腔科闊盤屬的吸蟲寄生在羊胰管中引起胰管炎癥、貧血及營養障礙的寄生蟲病。這種吸蟲在發育過程中需要兩個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為陸地螺,第二中間宿主為草螽)的參與。主要流行季節為春、秋兩季,尤以秋季為主。
一、羊胰吸蟲病癥狀
由于蟲體的機械刺激和毒素作用,可使羊胰管發生慢性增生性炎癥和黏膜上皮漸進性壞死,導致管壁增厚,管腔縮小甚至閉塞,胰液排出受阻,因而發生消化障礙。輕度感染者癥狀不明顯,嚴重感染者表現消瘦,毛色干枯,貧血,下痢,糞便帶黏液,頜下、頸部和胸部可出現水腫,最后陷于惡病質而死亡。
二、羊胰吸蟲病預防
(1)疫區每年3~4月份對羊群進行普遍糞檢,對陽性羊逐頭治療,以減少蟲卵對草場的污染。
(2)由于吸蟲第二中間宿主草螽分布廣泛,難消滅,因此主要采取殺滅第一中間宿主陸地螺來切斷其生活鏈,可在每年5~6月份陸地螺剛復蘇從土內鉆出而尚未開始繁殖時人工捕捉,集中火燒或砸碎深埋。
(3)劃區放牧,防止再感染。
(4)培育無闊盤吸蟲的健康羊群,羔羊從斷奶開始,移到絕對安全區放牧管理,并逐年擴大健康羊群,最終達到完全凈化的目的。
三、羊胰吸蟲病治療
(1)吡喹酮:每公斤羊體重用65~80毫克,一次內服;油劑腹腔注射量為每公斤羊體重30~50毫克,可用滅菌液體石蠟或植物油按1∶5配制。
(2)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每公斤羊體重用400~600毫克,一次內服,隔日1次,3次為一療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