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雙腔吸蟲病是矛形雙腔吸蟲寄生于羊肝臟和膽囊內引起的以黏膜黃染、消化紊亂、水腫等為特征的寄生蟲病。羊的感染率可高達70%~80%。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夏、秋季感染,冬、春季發病。
一、羊雙腔吸蟲病癥狀
輕度感染時一般癥狀不明顯。嚴重感染時,可見可視黏膜黃染,消化紊亂,頜下水腫,下痢,逐漸消瘦,有的體溫升高,最后陷于惡病質而死亡。
二、羊雙腔吸蟲病病變
由于蟲體的機械刺激和毒素作用而引起膽管炎和膽管壁增生肥厚。主要病變為膽管出現卡他性炎癥,管壁增生、肥厚,膽汁暗褐色,膽管周圍結締組織增生,膽管和膽囊內有大量棕紅色狹長蟲體。寄生數量較多時,可使肝臟發生硬變、腫大,肝表面形成瘢痕,膽管呈索狀。
三、羊雙腔吸蟲病預防
?。?)定期驅蟲:對同一牧地的所有家畜,每年的秋后和冬季進行定期驅蟲,驅蟲后將糞便集中進行堆制處理,利用發酵產熱殺死蟲卵。
?。?)滅螺、滅蚊:因地制宜,結合改良牧地開荒種草,除去灌木叢或燒荒等措施殺滅宿主。牧場可養雞滅螺,人工捕捉蝸牛。該病嚴重流行的牧場,可用氯化鉀滅螺,每平方米用20~25克。
?。?)合理放牧:感染季節,選擇開闊干燥的牧場放牧,盡量避免在中間宿主多的潮濕低洼地上放牧。
四、羊雙腔吸蟲病治療
?。?)海托林(三氯苯丙酰嗪):每公斤羊體重用40~50毫克,配成2%混懸液,一次灌服,這是治療本病最有效的藥物。
?。?)丙硫咪唑:每公斤羊體重用30~40毫克,配成5%混懸液,一次灌服。
?。?)吡喹酮:每公斤羊體重用50~70毫克,一次口服;油劑腹腔注射,每公斤羊體重用50毫克。
?。?)六氯對甲苯:每公斤羊體重用200~300毫克,口服,連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