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缺乏癥是由于飼草、飼料中鋅含量過少而引起的一種微量元素缺乏癥。其臨床特征是生長發育受阻、皮膚角化不全、骨骼異常和繁殖機能障礙。
【病因】
1. 原發性鋅缺乏 主要是由于飼喂鋅含量在30mg/Kg~100mg/Kg一下地帶生長的牧草,其中鋅含量少于10mg/Kg和谷類作物中鋅含量少于5mg/Kg而發生本病。
2. 繼發性新缺乏 是由于飼喂的飼料中含有過多的鈣或植酸鈣鎂等,阻礙羊機體對飼料中鋅吸收和利用,而發生鋅缺乏癥。
【發病機理】
鋅通過小腸被吸收進入血液,血液中的鋅同血漿蛋白結合后被輸送到機體各組織中,鋅是碳酸酐酶、堿性磷酸酶、羧基肽酶和許多脫氫酶的組成成分和必需因子,對維持皮膚和黏膜的正常結構和功能,都有重要作用。鋅參與體內蛋白質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謝,對維持某些氧化酶和脫氫酶的活性起著重要的作用。鋅與性激素的合成也有密切關系。
【臨床癥狀】
1. 嚴重缺鋅的病羊,皮膚角化不全,脫毛,尤以鼻端、尾尖、耳部、頸部損傷最為明顯;趾間皮膚增殖,發生蹄??;繁殖機能紊亂,母羊發情延遲、不發情或發情配種不妊。
2. 發病羔羊發育不良。鼻鏡、陰門、肛門、后肢和頸部等處皮膚易發生角化不全、瘙癢、干燥、皺裂、肥厚、彈性減退,四肢、陰囊、鼻孔周圍、頸部等處的毛脫落,出現皺襞。后肢彎曲,關機腫脹,僵硬,四肢乏力,步態強拘。
3. 公羊精液量和精子減少,活力降低,性功能減弱。
【剖檢結果】
典型鋅缺乏而引起死亡的病例較少,即使有變化,也不明顯。僅見病羊口腔、蜂巢胃和真胃黏膜肥厚,蜂巢胃和真胃角化機能亢進,膽囊充滿膽汁、膨大。皮膚組織學檢查,角質層增生肥厚,顆粒層也增生,呈現角化不全等病變。其特征性病變為表皮上有凸出的棘皮。
【診斷要點】
除根據病史調查、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觀察外,宜結合血液和各個臟器中鋅含量的檢測結果,建立病性,予以確診。
【類癥鑒別】
1. 真菌性皮膚病
2. 疥螨
3. 滲出性皮炎
【防治措施】
預防
1. 可在每噸飼料中加硫酸鋅或碳酸鋅180g飼喂。對飼養和放牧在鋅缺乏地帶的羊群,要將飼料中的鈣含量嚴格控制在0.5%~0.6%以內,同時,宜在飼料中補加硫酸鋅25 mg/Kg~50 mg/Kg混飼。
2. 在飼喂新鮮的青綠牧草時,適量添加一些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如大豆油,對治療和預防鋅缺乏癥都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治療
立即改換病畜的飼料??诜蛩徜\,劑量為每頭1g,1次內服,每周1次;羔羊可連續服用硫酸鋅,劑量為100mg/Kg體重,連用3~4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