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眼瞅了瞅桌臺上那本泛黃的日歷,僅剩的薄薄紙張,預示著時光飛逝,來年不遠。而就在這逝去的一年里,羊價卻未能如愿,依舊像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枝丫,凄涼光景下透著一股搖搖欲墜。

我自己養的小尾寒羊,目前本地市場價格是12~14元一斤,相比今年前半年的羊價,基本沒有出現多大的價格漲幅。比起前幾年羊價輝煌時期,更是天差地別。
隨手翻看了下其他地區的羊價,全國地域各有不同,但羊價基本大同小異。綿羊價格和我們這邊相差無幾,山羊價格在綿羊價格的基礎上,普遍高2~3元(部分地區的地方特產黑山羊除外,那是優品,普通人可吃不起)。
如此羊價,利潤微薄。對于草料能自給自足或者有固定放牧場所的農村散養戶來說,尚還有些蠅頭小利;但對于全憑購買草料來維持局面的養羊老板來說,若不能想其他辦法多渠道增收,則步履維艱。
真實的養羊人大抵都清楚,每年的冬季,消費者對羊肉的需求量顯著增加。本該是羊價和羊肉銷售的旺季,而現在卻出現了“旺季不旺”的反常局面,究竟誰之過?養羊人有苦難言。
要說“旺季不旺”反常局面的形成,個中原因很復雜,但有兩個致命原因不得不提:一是消費者手里沒錢;二是活羊銷路嚴重受阻。
反反復復的“口罩”已經三年,致使大部分普通群眾收入縮減或者失業。有朋友在上海打工,以往年間月收入9000元,現在直接減半,除去房租等日常開支,勉強維持生活,哪里還有多余的閑錢吃羊肉這種奢侈品?要知道朋友的這種狀況并不是個例,比他凄慘者比比皆是。
在“口罩”影響下,各地區的活羊銷路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滯緩。本屬于大范圍流通的產品,現在僅僅只能在小范圍內尋找消費群體,價格自然會被進一步壓縮。
不說遠處,就我們這個西北地區偏遠小山村,當前已經居家第九天,離正常出行還是遙遙無期。外面的街道村莊鮮有人見,連出門放羊都被禁止,還哪有走村串巷的羊販子上門?
肉羊到一定階段就會停止生長發育,而這時期要讓它們多創造價值顯然不可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變換成等價現金。如今變現難,多養一天又要消耗一天的草料錢,等于變相的虧本,實在不是我們養羊人所愿。
怎么辦?
就我這種類似的狀況,老實說,已是騎虎難下,進退兩難。若提前未雨綢繆準備了一部分草料,尚還能夠堅持一段時間,最怕的就是毫無準備下帶來的措手不及。
話說不管是放牧養羊,還是自家圈養以及規模羊場的所有養殖戶,提前囤積一定數量的草料非常非常有必要!這是從失敗當中得出的經驗教訓,萬萬不可忽視。
不光如此,羊群數量上也必須開始縮減了。攤子鋪越大,越不好收場,賠的是自己的錢,沒人會心疼你。就這幾年的情況,想要投資做大做強,我看還是算了吧。能守著“老本”賺點小錢,已是最大的夙愿。
當然,說了這么多并不是有意打擊咱們養羊人的“士氣”,只是事實如此,見不得因為虛假讓本就辛苦操勞的那部分人蒙受損失。既然選定了這個職業,沒啥好抱怨的,想辦法盡可能壓縮成本,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也許就能迎來轉機。
熬吧!冰雪消融日,春暖花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