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特別提到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秀的體會是,在數字經濟與傳統農業融合發展之下,應想方設法把農產品的育種、加工、流通、銷售納入產業數字化軌道,農民只要專注種好菜、養好羊就能持續增收。
自打20年前回鄉養羊,劉錦秀所在的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47頭種羊起家發展至今,逐漸形成了集保種、育種、養殖、屠宰、精加工、銷售、科研為一體的完備體系,和劉錦秀合作的大別山區農戶,只要養好羊,就能持續增收。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劉錦秀提交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建議加快推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產業鏈延伸,同時建議擴大農村電子商務應用,“用數字經濟連通綠水青山”。
當土特產“擁抱”數字化,消費者會有哪些不同的體驗?劉錦秀又有哪些不一樣的收獲?
下班之前,上海白領張先生打開盒馬App,點了四盒大別山錦秀羊和幾份蔬菜,準備回家涮火鍋。四盒分別是羊腹部肉、背部肉、前腿肉和后腿肉,每盒重三兩半,售價在29.9元至39.9元不等。
40個小時前,那只黑山羊離開位于大別山的“盒馬村”,進入羅田縣城的屠宰車間,除酸24小時去膻味,切片真空包裝,裝上冷鏈車,走9小時的高速公路抵達盒馬上海大倉,然后分發到各個門店,第一時間送到消費者手里。這套被劉錦秀稱為“冷鏈系統+數字經濟生態”的流程,也并非得來全不費功夫。
黑山羊幫著鄉親們脫了貧,主要歸功于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規模擴張的效應。但仔細來看,黑山羊的銷售渠道主要針對餐飲酒店,這個渠道雖然對冷凍羊肉需求量大而且急迫,但也存在著賬期長、利潤低的問題。面對著瞬息萬變的客戶需求和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如何帶領鄉親們在不返貧的前提下實現致富,是劉錦秀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2018年,在湖北省政府組織的一次對接會上,劉錦秀結識了盒馬鮮生的采購經理張亮,通過深入交流溝通,品牌化、鏈條化、產業化的農業發展模式在她的腦海里慢慢形成。從冷凍肉升級為冰鮮肉,從羊肉供應商轉型為零售商,她要把大別山黑山羊打造成為湖北的地標名片。
張亮給劉錦秀算了一筆賬:“如果找加工廠代加工,運輸費、加工費以及各環節的損耗,會讓成本增加20%以上。建議您借助類似我們這樣的新零售平臺,您只管做出好產品,有人會幫您把好風控關,產品銷量也有保障。”
此后,名羊農業陸續投入100多萬元資金,改造了生產車間,開始生產冰鮮羊肉。公開資料顯示,“名羊”從2020年開始與盒馬聯合推出大別山鮮切羊肉,打破了“羊肉宰半年、賣半年”的行業桎梏。這一過程中,一頭羊的商品價值也從過去只賣白條羊時的2000多元,被“拆解”為50多個商品、總價超5000元。
劉錦秀期待,通過盒馬打造的這個供應鏈,將大別山的鮮天麻、板栗、甜柿、珍珠雞打造成產品矩陣,陸續帶出大別山,帶給大都市的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