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畜牧業大省,黨的十八大以來,聚焦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畜產品供應能力,切實抓好安全保障,深入推進綠色發展,持續強化科技創新,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顯著提升。2021年1月,農業農村部明確支持山東打造全國現代畜牧業齊魯樣板,我省制訂印發實施方案,堅持市場主導、政策引導、改革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畜牧業高標準生產優勢區、高水平保護示范區、高效率融合先行區、高效能治理引領區。
肉蛋奶總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建成全國首個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雙病”無疫省,畜禽良種覆蓋率達到94%,畜牧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7.5%……近年來,山東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穩產保供顯擔當
肉蛋奶年產量可滿足1.5億人消費需求
確保肉蛋奶供足供好,始終是畜牧業頭等大事。
山東牢固樹立大食物觀,堅定扛牢大省責任,努力保障重要畜產品供應,肉蛋奶總產量多年來穩定在1500萬噸,在現有消費水平下可滿足1.5億人消費需求。2021年,全省肉蛋奶產量達到1559萬噸,畜牧業總產值2904億元,創歷史新高,較2012年分別增長3%、25%。家禽、生豬、牛羊、奶業生產均保持在全國前列。
為提升畜牧生產水平,我省構建財政、金融、用地、環保等“一攬子”政策體系,健全政銀擔合作扶持機制,“十三五”以來累計落實省級以上財政資金102.3億元,年均增長超過5%,引導支持畜禽養殖標準化、規?;?、智能化發展。目前,全省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5.5%,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創建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492家,居全國首位。建立完善生豬產能逆周期調控機制,保持能繁母豬存欄285萬頭、規模豬場1.17萬家的產能水平。畜禽屠宰、飼料、獸藥、畜牧裝備等配套產業全面發展,規模效益保持領先,畜牧一二三產業總規模超過萬億元。
全省畜產品不僅能夠有效滿足本省消費需求,還有近1/3外調,主要供應京津滬浙等市場,成為重要的畜牧業主產省份,為全國穩產保供大局貢獻山東力量。
安全質量有保障
建成首個“雙病”無疫省
畜產品監督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圍繞“防風險、保安全、促發展”目標,山東強化頂層設計、創新方式方法、狠抓措施落實、構建長效機制,連續多年保持重大動物疫病穩定控制,連續兩年在農業農村部延伸績效考核中取得“優秀”等次。
2016年,膠東半島免疫無口蹄疫區和免疫無高致病性禽流感區通過國家評估,成為我國第一個免疫無高致病性禽流感區,同時也是第一個“雙病”無疫區。在此基礎上,2019年,我省啟動實施全省域無疫區建設,今年8月順利通過國家評估,成為首個全省域“雙病”無疫區。2021年,我省首輪牽頭東部區6省市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經驗做法得到農業農村部表揚。
率先在規模養殖場全面推行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先打后補”,有效提升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效能;建立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探索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與養殖保險聯動新機制,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7%;深入開展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和風險監測;率先在全國實現整省域無紙化出具動物檢疫證明,探索開展牲畜電子耳標試點;嚴實人畜共患病全鏈條管控,建立畜牧獸醫、衛生健康、自然資源三方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建成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豬瘟等無疫小區11個、布魯氏菌病等動物疫病凈化場226個,數量居全國首位;承辦全國動物檢疫檢驗員技能競賽并取得團體和個人“雙冠”優異成績;率先出臺官方獸醫管理辦法,啟動官方獸醫“十百千”人才培育計劃,強化官方獸醫隊伍建設;率先實施完成村級動物防疫員管理制度改革,132個畜牧縣聘用村級防疫員6975名,建立起一支年輕化專業化職業化基層防疫隊伍……山東全面提升動物疫病防控水平,構建起動物疫病區域化防控“山東模式”。
聚焦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山東注重產管結合,積極爭取全國畜禽屠宰質量標準創新中心落地諸城,推動健全畜禽養殖、屠宰加工、宰后品質保鮮、冷鏈物流配送等全鏈條標準體系,推進“健康肉”供應鏈建設。組織開展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強化檢打聯動、行刑銜接,畜產品監督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創新實施禽蛋“雙證制”,實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電子出證,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評價。飼料、獸藥、畜禽屠宰等分級監管模式在全國推廣。率先建立3萬噸飼料玉米省級儲備,積極推動中獸醫藥融入全省中醫藥發展大局,深化推進抗菌藥物減量替代。出臺加強牛羊禽屠宰監督管理意見,推進集中屠宰、規范管理,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轉型升級添動能
綠色、智慧、創新、融合
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聚焦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強畜牧獸醫法治建設,深入實施“放管服”改革,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培強培優綠色、智慧、創新、融合發展新動能,加快動能轉換,增強開創性動力。
“綠色”方面,統籌布局優化、政策支持、示范帶動、監督指導,56個縣整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促進“以養帶種、種養結合、農牧循環”,因地制宜培育形成就近消納、自產自銷、合作互助、第三方收集處理等4種資源化利用組織模式。畜禽規模養殖場全部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在農業農村部專項延伸績效管理評估中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等次,其中2021年排名全國第一。
“智慧”方面,推進數字賦能,培育智慧畜牧業應用基地和智能牧場211家,建設智慧畜牧大數據平臺,接入各類市場主體26.2萬余家,出具電子動物檢疫證明93.82萬份,匯聚融通數據信息2.3億條,促進畜牧獸醫智慧化管理服務全環節覆蓋、全鏈條可溯、全過程管控。
“創新”方面,連續10年實施畜禽良種工程,建設國家東部地區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加快推進地方畜禽品種保護開發和新品種培育,構建產學研協同、育繁推一體的畜禽種業發展體系。汶上蘆花雞、萊蕪豬、里岔黑豬等優良地方品種產業化開發取得顯著成效。自主培育的畜禽新品種不斷涌現,魯西黑頭羊、魯中肉羊、中新白羽肉鴨等性能優秀、國內領先。全省畜禽良種覆蓋率達到94%,畜禽種業年產值超過400億元,白羽肉雞、蛋雞供種能力占全國30%,肉鴨占45%以上,奶牛凍精占國產凍精市場份額超過40%。
“融合”方面,品牌化、一體化水平持續提升,“齊魯畜牧”公共品牌影響力、美譽度不斷提升,建設國家級畜牧產業集群1個、國家現代畜牧產業園4個、省級產業園21個,沿黃肉牛、膠東肉禽、魯中生豬、高端現代奶業等多個百億級、千億級產業集群加速隆起,預制菜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
扎實的基礎,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山東明確,到2030年,率先基本實現畜牧業現代化。目前,山東正重點建設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的現代養殖體系,組織完備、精準高效的動物防疫體系,布局合理、高端高效的加工流通體系,優勢突出、安全高效的飼料獸藥體系,規范精準、便捷高效的監管服務體系“五大體系”,推進實施畜禽種業攻堅、區域防控拓展、質量安全提升、農牧循環深化、融合發展推進、科技創新提速、支撐服務保障“七大行動”,在打造全國現代畜牧業齊魯樣板的道路上持續發力,力爭為全國畜牧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借鑒和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