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色達縣堅持以推進畜牧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為目標,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國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甘孜州牦牛產業集群建設等為抓手,不斷在牲畜養殖、牧草種植、深化加工、品牌建設、產品銷售等方面下功夫,有效促進全縣畜牧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一、健全“四個體系”。全面夯實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根基。一是健全組織領導體系。成立以縣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由縣委主要領導親自安排部署,親自推動工作落實,并以決定的形式在縣委全體會議上通過了《色達縣關于推進傳統草原畜牧業向現代化草原畜牧業轉型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為畜牧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建全畜牧服務體系。采取縣、鄉、村三級畜牧服務體系為脈絡,合作社和村綜合服務中心為點的方式,建立“縣、鄉、村”三級草畜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社會化服務,實現草畜業社會化服務全覆蓋,草原畜牧業綜合社會化服務覆蓋率達100%。三是建全基礎設施體系。按照“企業+合作社+養殖場+牧戶”的模式,累計投資6.03億元,全面推進草原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草產品加工基地3個、標準化牲畜暖棚1030個、萬頭牦牛養殖基地2個、集體牧場9個、牦牛養殖合作社67個。四是建全生態修復體系。通過“立足保護、積極建設、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建設方式,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人工種草等項目,實施草原生態治理68.80萬畝,草地退化綜合治理5.44萬畝,鼠蟲害防控治理19.2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0%以上。
二、堅持“四個優化”。全面厘清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路徑。一是優化產業布局。制定出臺《色達縣現代草原畜牧業發展規劃》《色達縣推進草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等文件,以牦?,F代農業園區,泥曲·色曲河流域沿線現代農業產業帶,優質飼草基地、中藏藥材種植基地、牦牛健康養殖基地、奶源生產基地為一體的“一園一帶四基地”產業布局,不斷推進高原傳統畜牧業向規?;?、產業化、商品化、綠色化的現代轉型發展。二是優化養殖方式。實行“天然草原+人工飼草基地+適度規模養殖”的模式,建設牦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按照“夏秋天然放牧、冬春舍飼補飼、四季育肥”的畜牧產業發展模式,推動草原畜牧業由四季游牧向暖季以放牧為主,冷季暖棚補飼為主的現代草原畜牧養殖模式轉變,有效遏制了牲畜“夏飽、秋肥、冬瘦、春死”的惡性循環。三是優化牧草種植。將牧草種植作為畜牧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先手棋,加大人工種草力度,按照縣級萬畝、鄉均2000畝、村均500畝、戶均1畝的標準實施“縣鄉村戶”四級打貯草基地建設,引進牧草種植企業,以流轉草地形式實施牧草種植,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有效解決養殖戶冬季牲畜補飼問題,為半舍飼育肥提供了基礎保障。四是優化品牌建設。不斷做大做強色達畜牧產品品牌,充分發揮品牌效益,積極打造有機農畜產品,將色達牦牛有機認證工作作為實施品牌創建的中心工作,不斷提升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三、落實“三個保障”。全面實現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增效。一是落實科技支撐保障。引進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在我縣設立分院,建立專家工作團和專家工作站,專門從事牲畜良種繁育、高產牧草培育等方面研究。建設“生態扶貧草業科技示范園”;開展色達適生優質牧草的科技示范種植與推廣,畝產鮮草高達2000公斤。二是落實牲畜出欄保障。面對群眾受傳統和宗教觀念束縛導致戒殺生泛化的難題,堅持從源頭抓起,制發《色達縣牲畜出欄管理辦法(試行)》,制定到戶牲畜出欄目標,完成牲畜出欄獎懲措施,將出欄責任層層壓實到人,對阻礙牲畜出欄、破壞出欄市場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2021年全縣牲畜上市銷售達22317頭。三是落實項目投資保障。計劃到2025年計劃投入8.4億元,從種草、養畜、加工、冷鏈等關鍵環節著手,深入推進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全面轉型,全面提升畜牧業規?;?、產業化、標準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實現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農牧民增收致富、人草畜動態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