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盆地西北部,隸屬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有著濃郁的羌族特色風情,別樣的風俗習慣,還讓這里有了幾分神秘感。羌族崇拜羊圖騰,在這里,羊與百姓們息息相關。其中有一種羊,受到更多人的關注,那就是北川白山羊。
北川白山羊是當地百姓在特定的環境下,經過長期封閉飼養選育形成的地方山羊品種。它外表潔白、體型勻稱,種公羊高大威武,看起來健壯有力;種母羊長的清秀、俊俏顯得很溫柔,受到很多養殖戶的喜愛,目前在北川存欄就有19萬只左右。
很多養殖戶進行放牧養殖,空懷期的北川白山羊每天野外采食,吃飽后無需補飼;在冬季,為了提高御寒能力,養殖戶應該添補干草。如果是體況不好、瘦羊就需要在配種前一個半月進行補飼,促進母羊發情、排卵。養殖戶應該要保持母羊7、8成的膘情。
母羊受孕后,前三個月的養殖,羔羊發育較慢,營養需求不大,除了枯草期外,一般不需要額外補料。孕母羊到了3個月后就進入了妊娠后期,羔羊生長迅速,母羊的代謝比以往要提高40%左右,同時物質的代謝也會加快,這時候就需要添加精料喂養了。每天給予0.4公斤的精飼料,夜間還可以給母羊喂簧株草、菊聚草這樣的青料1公斤,骨粉8克。在妊娠期間,養殖戶要注意保胎工作,減少一切有不良的應激工作。
母羊生產后進入哺乳期,如果是產單羔的,每天給母羊補精料0.4公斤,青料干草0.5公斤、多汁的飼料1~1.5公斤;如果是產雙羔或者多羔的,每天補喂精料0.5公斤,草料1公斤,多汁飼料1.5公斤。母羊到了哺乳后期,由于羔羊不完全依靠母乳了,養殖戶就需要對母羊減少飼喂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