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腳黑山羊養殖一般采用高床設置技術進行飼養,羔羊階段,要抓好喂養的管理,由于各種組織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對外界不良環境抵抗力低,適應力較弱,消化道黏膜容易被細菌穿過,皮膚保護能力差,神經系統反應不足。羔羊的飼養按其生理特點分初生期和哺乳期兩個階段,初生期為羔羊生后1天~5天,這一時期主要喂養初乳,因為初乳中比常乳的干物質多,營養豐富,特別是蛋白質比正常奶高4倍,比白蛋白及球蛋白高10倍,所以羔羊出生2小時內必須吃上初乳,而且愈早愈好。哺乳期除喂常乳外,開始進行補飼,特別是植物性飼料的補給可促進胃腸和消化腺發育,尤其是對瘤胃的發育。補飼的營養水平高,羔羊的生長發育快。反之營養水平低,發育延緩。大量補飼高營養飼料,雖增長快,但不利于瘤胃發育,同時培育成本也高。補飼前10天喂優質干草,讓其自由采食,從20天后開始補喂多汁飼料,2月齡以后喂青貯料,同時為預防下痢補飼抗生素。 羔羊混合精料的參考配方如下:玉米35%,豆餅35%,麥麩27%,骨粉1%,食鹽1%,添加劑1%。

羔羊過后就是育成階段,一般1月齡斷奶后就進入育成期。剛斷奶的羊由于消化機能比較差,要求粗飼料的質量要好。育成羊是小羊生長快的時期,要保證日增重0.1千克以上,否則會使預留的繁殖用小母羊初次發情期和適宜配種年齡推遲。 育成羊日糧以青粗飼料為主,可不搭配或少搭配混合精料;在枯草季節應補喂優質青干草、青貯料,并適當搭配混合精料。育成羊礦物質非常重要,鈣、磷的含量和比例必須搭配合理,同時也要注意適當加微量元素。育成羊舍飼的基礎飼料是干草、青草、秸稈等青貯飼料,草料主要來源主要以芋覓草、禾荬草等為主,飼喂量大約為體重的1.2%~2.5%,視其質量和大小而定,以優質干草為最好,在此時期,以適量的青貯之類的多汁飼料替換干草是完全可以的。替換比例應視青貯料的水分含量而定。水分在80%以上的青貯料替換干草的比例為4.5∶1,水分在70%替換比例可以為3∶1,在早期過多使用青貯飼料,則羊胃容量不足,有可能影響生長,特別是低質青貯料更不宜多喂。 7月齡以后,育成羊的消化器官發育已接近成熟,同時母羊又無妊娠或產乳的負擔,因此,此時期如能吃到足夠的優質粗料就基本上可滿足營養需要,如果粗飼料質量差時要適當補喂少量精料,以滿足營養需要,一般根據青貯料質量補0.1千克精料。育成羊參考飼料配方如下:玉米62%,糠麩15%,餅粕20%,骨粉2%,食鹽1%,另外每千克混合精料添加維生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