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被列入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目錄》。它既是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項目之一,又是政府扶貧工作的最穩妥工程,也是國家封山退耕、種草養羊、建設生態農業的重要舉措。

小尾寒羊體型特征
小尾寒羊體形結構勻稱,側視略成正方形;鼻梁隆起,耳大下垂;短脂尾呈圓形,尾尖上翻,尾長不 超過飛節;胸部寬深、肋骨開張,背腰平直。體軀長呈圓筒狀;四肢高,健壯端正。公羊頭大頸粗,有發達的螺旋形大角,角根粗硬;前軀發達,四肢粗壯,有悍威、善抵斗。母羊頭小頸長,大都有角,形狀不一,有鐮刀狀、鹿角狀、姜芽狀等,極少數無角。 全身被毛白色、異質、有少量干死毛,少數個體頭部有色斑。按照被毛類型可分為裘毛型、細毛型和粗毛型三類,裘毛型毛股清晰、花彎適中美觀。
1、體軀及體重小尾寒羊四肢較高,前軀、后軀均發達,腰背平直,頭頸較長。 體軀勻稱、呈圓筒形,頭大小適中,頭頸結合良好。眼大有神,嘴頭齊,鼻大且鼻梁隆起,耳中等大小,下垂。頭部有黑色或褐色斑。
2、尾部小尾寒羊尾較小,尾脂短,公羊尾形呈圓扇形,尾尖上翻內扣,尾長不超過飛節。尾外中間有一淺溝,尾尖向上反轉,貼干尾溝,一般長寬各18厘米;母羊尾形很不一致,多為長圓形,尾長14厘米,最長不過23厘米,寬11.6厘米,有的尾根較寬而向下逐漸變窄,呈三角形,也有的尾尖向上翻。
3、頭部小尾寒羊頭長鼻梁稍隆起,耳朵轉動靈活,一般向下垂。公羊均有螺旋形大角,其角質堅實,角尖稍向外偏,也有的向內偏,稱之為“扎腮角”。角呈三棱形;母羊頭小頸長,無角或有小角。母羊有角者約占半數,但多數僅有角根,為鐮刀狀角、鹿角及短角。
4、毛色小尾寒羊以自色毛為最多,占總數的70%以上,頭部及四肢有黑斑或褐色斑點者次之,頭部黑色或褐色多集中于眼的周圍、耳尖、兩頰或嘴上。小尾寒羊被毛密度小,腹部無絨毛,四肢上端毛也較少,油汗比細毛羊少。 被毛可分為裘皮型、細毛型和粗毛型三類, 裘皮型毛股清晰、彎曲明顯;細毛型毛細密,彎曲??;粗毛型毛粗,彎曲大。
5、公羊睪丸大小適中,發育良好,附睪明 顯。母羊乳房發育良好,皮薄毛稀,彈性適中,乳頭分布均勻,大小適中,泌乳力好。
小尾寒羊生活習性
適應性強:小尾寒羊雖是蒙古羊系,但由于千百年來在魯西南地區已養成“舍飼圈養”的習慣,因此日曬、雨淋、嚴寒等自然條件均可由圈舍調節,很少受地區氣候因素的影響。小尾寒羊在全國各地都能飼養,北至黑龍江及內蒙古,南至貴州和云南,均能正常生長、發育、繁衍。凡是不違背小尾寒特殊的生活習性的地區,飼養均獲得成功。
遺傳性穩定:小尾寒羊遺傳性能穩定,高產后代能夠很好的繼承親本的生產潛力,品種特征保持明顯,尤其是小尾寒羊的多羔、多產特性能夠穩定遺傳。
裘皮質量好:小尾寒羊4~6月齡羔皮,制革價值高,加工熟制后,板質薄,重量輕,質地堅韌,毛色潔白如玉,光澤柔和,花彎扭結緊密,花案清晰美觀。其制裘價值堪與中國著名的灘羊二毛皮相媲美,而皮張面積卻比灘羊二毛皮大得多。
小尾寒羊1~6月齡羔皮,毛股花彎多,花穗美觀,是冬季御寒的佳品。成年羊皮面積大,質地堅韌,適于制革,一張成年公羊皮面積可達12 240~13 493平方厘米,相當于國家標準的2.48張特級皮面積。因此,制革價值很高,加工鞣制后,是制做各式皮衣、皮包等革制品及工業用皮的優質原料
小尾寒羊品種特性
早熟、多胎、多羔:小尾寒羊6月齡即可配種受胎,年產2胎,胎產2~6只,有時高達8只;平均產羔率每胎達266 %以上,每年產羔率達500 %以上。
生長快、體格大肉多、肉質好:小尾寒羊4月齡即可育肥出欄,年出欄率400 %以上;體重6月齡可達50千克,周歲時可達100千克,成年羊可達130~190千克。周歲育肥羊屠宰率55.6 %,凈肉率45.89 %。小尾寒羊肉質細嫩,肌間脂肪呈大理石紋狀,肥瘦適度,鮮美多汁,肥而不膩,鮮而不膻。而且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富含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等。